18歲哲學//
距離大學部、碩士部開學已經邁向第3-4週,原以為把學生送進學校就妥當了,沒想到真正的問題才跑出來—心理壓力。
.
透過與本人談話或電話溝通,琪仔都可以很直接地對方那種「吸不上氣」,講不清楚,說不上來,語氣充滿失望、焦慮、煩躁各種強大負面情緒。
你知道,他/她再留在學校,很危險。
//
時間:昨天上午
人物:今年剛升大一個中國弟弟
發生經過:與國際部的同事,一起去見學生與他媽媽,同事伸出手打招呼,但弟弟只搖頭皺眉,擺明了沒有要握手對話。我們問他事情,他只說講什麼都是多餘,直接跳到離校手續流程吧!
.
同事覺得他是適應不良、分離焦慮,但再以中文單獨跟弟弟溝通後,我認真覺得是「尊重」的問題。
.
怎麼說呢?
.
剛開始弟弟什麼也不想跟我講,只一直皺眉頭,嘆氣,大吐氣,好像要講什麼了,卻又把話吞回去了,對話一度因為弟弟壓力太大而中斷。
他講不出來,我也就用猜的,18歲的邏輯與當下的心理素質,無法讓我們有個「順暢的對話」。
.
繞來繞去,弟弟才吞吞吐吐地,極度克制字斟句酌,小心翼翼說:「他不懂為什麼原本與家人說好是讀A的,但最後一刻卻改變主意,把他送到B。」
因為不是自己想來的學校,上課就沒勁,交友圈就有問題,小組討論就落單etc. 一連串可以想像到的問題更讓他面臨崩潰。
.
從他的肢體語言跟語氣,其實學校什麼的ABC 根本不是重點,也不是適應不良,而是一種「先給你希望,然後再讓你絕望」的心情+ 「為什麼是別人在幫我決定?」的無力感。
//
談話結束後,我看到他媽媽,我跟媽媽說弟弟有跟我說原因了,媽媽說:「他都跟你說了是嗎?」(眼神語氣愧疚)
.
媽媽自己跟我說「骨子裡的原因」也就不用讓學校知道了,這個家裡的事就自己處理。道道地地的亞洲文化——家醜我們不外揚,不好意思。
.
「以後我也不幫他做決定了,小朋友還是要讓他自己去承擔決定之後的後果。」
.
3,500歐+兒子瀕臨崩潰買媽媽的一次醒悟;一年時間,換弟弟一次人生經驗;兩小時對話,換我一次對人生的省思,多一點尊重,多一點堅持,這齣其實根本不用上演。
.
跟弟弟道別前,我跟弟弟說:「小子,做了決定就往前走了,給我抬頭挺胸。」還在他媽面前捶了他胸口兩下。
.
看著他們母子離開學校大樓,推開門,外頭陽光正暖。
#我跟弟弟說
#想自己所思
#講自己想講
#做自己想做
#只求無悔
#我的18歲哲學